扶贫先扶志,扶贫必扶智。吴忠市红寺堡区发挥教育扶贫的基础性、先导性、根本性作用,让贫困学子接受良好教育,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,形成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,是宁夏教育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。
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,固然有自然地理等因素制约的原因,但更深层次原因是教育水平的长期落后,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有限。自治区党委、政府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富民的治本之策,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,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职业教育,普惠教育资源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共享教育机会,全方位推动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提升,帮助广大贫困学子实现“知识改变命运”的梦想,用教育有效地阻断贫困在代际间的传递。
教育,是防止贫困人口再次返贫的有力武器。教育好一个孩子,可以拔除一个家庭的穷根。教育扶贫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去上大学,而是要让适龄的孩子接受系统、良好的教育。不仅向他们传授文化知识和就业技术,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、文化水平,增强自我发展能力,改善物质生活;更重要的是为贫困学子开启崭新的精神世界,让他们在文化熏陶下,开阔眼界心胸,增强精神力量。更多的见识和梦想,会让他们对美好人生充满憧憬与向往。有了向往,有了希望,才会有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源泉。
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教育扶贫肩负着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”的崇高使命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大事。同时,教育扶贫投入多、周期长、见效慢,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如一真正把教育扶贫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、落实在行动上,发扬钉钉子精神,一张蓝图绘到底,让更多贫困学子接受更好更高层次教育,让他们都有机会通过职业教育、高等教育或职业培训实现家庭脱贫,让更多贫困人口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(凌 雁)